傅姓的來源和歷史是比較好找到的,傅姓的來源有很多,這些來源都不一定經(jīng)過歷史考究證實,一共有是一個來源,有一些是來自于官員,一些來自于改姓,還有一部分是因為封地官位得姓,傅姓得姓始祖傅說,得姓的來源也是很有意思的,說其實開始的時候是奴隸,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傅姓的來源簡介,一起去看看吧!
源流一
源于姬姓,出自黃帝裔孫大由的封地傅邑,屬于以國名名為氏。1955年文字改革簡化之后,該支傅氏一族有誤改為付氏者。
源流二
源于姚姓,出自舜帝之后裔所建傅陽國,屬于以國名為氏。 傅陽國后在周景王姬貴七年(公元前538年)被楚國所滅,其后,該地區(qū)的住民中有以古傅陽城名為姓氏者,稱傅陽氏,后省文簡化為單姓傅氏、復氏、陽氏,世代相傳至今。
源流三
出于殷商名相傅說(Yuè 音悅)的后裔,以地名為氏。據(jù)《史記·殷本紀》和《通志·氏族略》所載,商高宗武丁在位時,國勢衰微,于傅巖(今山西省平陸東南)找到說,說幫助武丁興國,修政行德,使天下大治。在傅說的后裔子孫中,有以先祖名號為姓氏者,稱傅氏,世代相傳至今,史稱傅氏正宗。傅氏族人大多尊奉傅說為得姓始祖。1955年文字改革簡化之后,該支傅氏一族有誤改為付氏者。
源流四
出自祁姓,帝堯子丹朱之后,《國語》記載:(周代丹朱之神顯靈時)。王使夿宰忌父帥傅氏及祝、史奉犧牲、玉鬯往獻焉。
源流五
源于姬姓,出自春秋末期賴國族人,屬于避難改姓為氏。 據(jù)家譜文獻《賴氏族譜》的記載,春秋末期,賴國(今日河南息縣包信鎮(zhèn))在周景王姬貴七年(公元前538年)與傅陽國(復陽國)一起被楚國所滅,賴國君主的族人和一些國人恐為當時的楚靈王羋圍所害,為避禍及,便將賴氏改為羅氏、傅氏、復氏等。故而,至今仍有賴、羅、傅三家聯(lián)宗之說。1955年文字改革簡化之后,該支傅氏一族有誤改為付氏者。
源流六
源于官位,出自西周時期官吏太傅,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。 在歷代太傅、師傅、傅、太師、師的后裔子孫中,皆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,稱傅氏,人數(shù)甚多于上述“正統(tǒng)”之傅氏,世代相傳至今。1955年文字改革簡化之后,該支傅氏一族有誤改為付氏者。
源流七
源于官位,出自西周時期官吏傅御,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。在傅御的后裔子孫中,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,稱傅氏,世代相傳至今。1955年文字改革簡化之后,該支傅氏一族有誤改為付氏者。
源流八
源于官位,出自西周時期官吏傅相,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。在傅相的后裔子孫中,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,稱傅氏,世代相傳至今。1955年文字改革簡化之后,該支傅氏一族有誤改為付氏者。
源流九
滿語為Fugiya Hala,祖先原為漢族,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后融入鮮卑族,后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,世居輝發(fā)(今吉林柳河、輝發(fā)河以及沙河下游,樺甸、輝南一帶)、福寧額(今黑龍江虎林)等地。后有錫伯族引為姓氏者。清朝中葉以后,所冠漢姓即為傅氏。
滿族傅錫哩氏,滿語為Fuciri Hala,世居蘇克特依卡倫(今新疆鞏留吉爾格郎哈拉木蘇克村),后所冠漢姓即為傅氏。
滿族富察氏(亦稱傅察氏、蒲察氏、富查拉氏),源出唐朝末期女真“通用三十姓”之一的富爾察部,金國時期稱蒲察氏部落,以部族名稱為姓氏,滿語為滿語為Fuca Hala、Fucala Hala,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,后所冠漢姓即為傅氏。
滿族福塔氏(亦稱付哈氏),滿語為Futa Hala,漢義“繩子”,世居長白山地區(qū),后多冠漢姓為傅氏、福氏等。
滿族富爾庫魯氏(亦稱富勒庫嚕氏),世居黑龍江松花江流域,后有人改漢字單姓為傅氏;
滿族富勒哈氏(亦稱富爾哈氏、富勒察氏、富勒洪阿氏、富勒瑚氏),滿語為Fulha Hala,漢義“楊樹、布施”,世居佛阿拉(今遼寧新賓永陵鎮(zhèn)),后有赫哲族引為姓氏者。清朝中葉后,多冠漢姓為傅氏、富氏、楊氏、付氏等。
滿族郎佳氏,滿語為Langgiya Hala,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后融入鮮卑族,后逐漸演化為海西女真,世居遼陽、吉林一帶地區(qū)。清嘉慶四年(公元1799年),有滿洲正白旗將領(lǐng)郎佳·升,清嘉慶皇帝賜號巴圖魯,擢蒙古副都統(tǒng),并賜改名為傅升。在傅升(郎佳·升)的后裔子孫中,皆稱傅氏,世代相傳至今。
滿族敷辰氏,滿語為Fucen Hala,世居黑龍江流域兩岸地區(qū),后所冠漢姓即為傅氏。
1955年文字改革簡化之后,滿族傅氏一族有誤改為付氏者。
源流十
源于官位,出自兩漢之脊新莽時期官吏傅丞,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。在西漢末期,曾擔當傅丞的宗伯鳳家族門人紛紛遷逃避難,其中有以祖上官稱為姓氏者,世代稱傅氏至今。1955年文字改革簡化之后,該支傅氏一族有誤改為付氏者。
源流十一
源于官位,出自元朝時期官吏傅尉,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。北元政權(quán)在明朝大將藍玉的打擊下于明洪武二十一年(公元1388年)滅亡之后,有王傅、傅尉的后裔子孫紛紛改漢姓,其漢語及文學修養(yǎng)皆非常好,比明朝那些漢兵要高明得多,因冒漢族,以避兵禍。此后多稱傅氏,為今蒙古族傅氏的重要姓源之一。1955年文字改革簡化之后,該支傅氏一族有誤改為付氏者。
傅姓一共是有是一個來源,傅姓得姓始祖傅說。
一日晚,武丁夢見了一個叫說的圣人,此人狀如囚徒模樣,卻口稱腹有良謀,武丁笑醒后,命人按夢中模樣畫成圖像,四處尋訪。結(jié)果在一個叫傅巖的地方找到一個叫說的奴隸,他們把他帶回朝中。
說給武丁提了不少關(guān)于治國方面的建議,武丁便任命說為宰相,武丁在位五十九年,在說的輔佐下,商朝后期達到了極盛,武丁也因此被譽為“中興明主”。因說曾居于傅巖,所以稱他傅說,傅說就成為傅姓的得姓始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