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旦是指哪一天?傳說,中國的元旦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,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。元旦一詞最早出現(xiàn)于《晉書》:“顓帝以孟春三月為元,其時正朔元旦之春”。西方的元旦,始于公元前40年,埃及人發(fā)現(xiàn)天狼星和太陽一同升起,尼羅河水立時上漲。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元旦是指農歷的哪一天相關內容,一起去看看吧!
1、元旦時間
元旦中的“元”其實代表的是第一或開始,其中的“旦”一般指的是早晨,“元”和“旦”兩個自己加起來就是開始的早晨,也用來比喻一年的開始,但是對于元旦的時間,我國歷代是有不一樣的規(guī)定。在《史記》上有所記載:夏代以正月初一為元旦;商代以十二月初一為元旦;周代以十一月初一為元旦;秦代以十月初一為元旦;漢武帝又恢復正月初一為元旦。后來,這樣的計算方法也就流傳下來了。在辛亥革命之后,真實把正月初一稱為春節(jié),而根據(jù)公歷計算的1月里日稱為新年。
2、元旦飲食習慣
在中國古代,元旦是有很多豐富的飲食習慣,《荊楚歲時記》中就有相關的記載,在南朝時荊楚元旦拜賀畢,然后接著就是各種飲食,包括椒柏酒、桃湯、屠蘇酒、膠牙餳、五辛盤,還有吃雞蛋的飲食習慣,另外,還有一些藥物,這些飲食習慣其實都是蘊含了各自特殊的含義。元旦的由來和風俗,元旦的意義!
元旦一般都是按照陽歷來進行計算的,都是在陽歷的一月一日,至于農歷,每一年可能會有所不同。漢朝漢武帝太初元年時,鄧平等人重新定下了元旦的日子為正月初一,這樣的規(guī)定一直到辛亥革命。中華民國成立后,孫中山正式重新把夏歷正月初一改為春節(jié),公歷1月1日改叫做“元旦”。但是,在民國時期,大家平常生活中還是習慣把農歷正月初一當做是元旦,但是后來,元旦和春節(jié)慢慢成為了兩個不同的節(jié)日,但有的地區(qū)還是會把春節(jié)叫做元旦。
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元旦是指哪一天、元旦是指農歷的哪一天全部內容,元旦是一個很重要的節(jié)日。
更多相關文章內容推薦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