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秋節(jié)氣的諺語是什么?立秋并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束,立秋還在暑熱時段,尚未出暑,秋季第二個節(jié)氣(處暑)才出暑,初秋期間天氣仍然很熱。所謂“熱在三伏”,又有“秋后一伏”之說,立秋后還有至少“一伏”的酷熱天氣。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立秋節(jié)氣的風俗相關內容,一起去看看吧!
秋來夏去均降至,火秋作物發(fā)育期,草木結果采摘忙。
田間管理要加強。
立了秋,便把扇子丟。
立秋棉管好,整枝不可少。
丑秋蕎麥白露花,寒露蕎麥收到家。
立秋十八天,寸草皆結頂。
丑秋無雨一半收,處暑有雨也難留。
丑秋下雨人歡喜,處暑下雨萬人愁。
立秋摘花椒,白露打核桃。霜降摘柿子,立冬打軟棗。
頭伏芝麻二伏豆,晚栗種到立秋后。
三伏帶一秋,還有二十四個秋老虎。
祭祀土地神:在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(jié),民間有祭祀土地神,是可以去慶祝豐收的習俗。
啃秋瓜:在南方是會有叫做“立秋啃秋瓜”的習俗,在入秋的這一天多吃西瓜,以防秋燥,久之形成習俗。民國時期出版的《首都志》記載:“立秋前一日,食西瓜,謂之啃秋?!边@個習俗也是有即將迎來秋天的含義。
貼秋膘:在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,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,體重減輕叫“苦夏”。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,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。瘦了當然需要“補”,補的辦法就是“貼秋膘”。這個習俗在一部分地區(qū)還是比較熟悉的,但是有一些地區(qū)是沒有這個習俗的。
曬秋:這個習俗在民間還是比較常見的,是屬于一種典型的農俗現(xiàn)象,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。在湖南、廣西、安徽、江西等生活在山區(qū)的村民,由于地勢復雜,村莊平地極少,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、掛曬農作物,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(tǒng)農俗現(xiàn)象,一直以來,在中國廣大農村,在立秋這天的白天或夜晚,有預卜天氣涼熱之俗。還有以西瓜、四季豆嘗新、奠祖的風俗。又有在立秋前一日,陳冰瓜,蒸茄脯,煎香薷飲等風俗。這些飲食上的習慣,可以讓我們方便養(yǎng)生,不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傷害。
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關于立秋節(jié)氣的諺語、立秋節(jié)氣的風俗全部內容,立秋節(jié)氣是有很多特征的。
更多相關文章推薦: